蜀国在三国之中算是整体实力较弱的,加上刘备那一代人的离去,更加日暮西山。到了蜀汉后期,国中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这是为什么?
蜀汉四相: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 蜀汉政权四位有名的治国能臣,都怀相国之才。
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被追谥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蒋琬
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初随刘备入蜀,被任命为广都长,后因为不理政事激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蒋琬免于一死,后重新被启用,诸葛亮将其培悉心培养,并密表刘禅可以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死后,蒋琬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并被受命开府,后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朝。
采取闭关息民政策,使国力大增。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延熙九年(246年)病卒,谥曰恭。死后葬于涪城西山。
董允
字休昭,泸县嘉明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东汉末年,其父董和事刘璋为益州太守,刘备立太子时,允被选为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卒。
费祎
字文伟,荆州江夏鄳县(今湖北孝感市孝昌县)人,三国时蜀汉重臣,深得诸葛亮所器重,曾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论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至,始终不为所屈。孙权甚异其才,自礼遇之,费祎也因常使吴。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将军魏延与长史杨仪不和,坐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性格谦素甚廉,家无余财。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死后,葬于今广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为清朝光绪年间昭化知县吴光耀所立,墓志铭为其长女所书。
蜀汉后期为什么“无人可用”
据三国时期各国的人才储备的深度,魏国唯才是举,吴国人尽其才,蜀国无人可用。
蜀汉后期人才匮乏,这是不争的事实。诸葛亮之后,能抵抗外敌的好象只有姜维一人。这里说的大将是指有能力单独指挥一个大军团和劲敌作战,是能够独挡一面的军事指挥官,并非是指象关羽、张飞等那样的一介武夫。 三国之中,以蜀国人才最少,有种种原因,比如:魏国那么大,占当时全国土地的二分之一!可蜀汉政权只占四分之一而且地形多山不出人才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一:蜀国无大将的原因在早期就已经潜伏着了。我们来看看三国早期的刘备是如何招收人才的。刘备的人才从哪里来的?刘备的创业集团中象赵云、周仓、徐庶等是武将自己的投靠来的加上他寄居荆州之前的老部下这些人里面没有几个真正具备独立率领大军团指挥作战的能力的。而刘备自己去招收的人才却非常少,可以说几乎一个也没有。二:就是诸葛亮。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这关诸葛亮什么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难道还会是蜀中无大将的一个原因吗?不过事实上蜀中无大将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我们的这位军事奇才有关。蜀中无大将,当然不能说是诸葛亮他不能容人,而是诸葛亮太强。